獎學金計劃連繫專才親身授教 助青年裝備自己圓灣區創業夢
雨薇認為「滙豐粵港澳大灣區(香港)獎學金 - 人才培訓計劃」的學長計劃既能讓她與業界人士直接交流、學習營商技巧,更可從豐富的講座中了解大灣區的職場文化、政策支援等,對未來創業好有幫助。
大灣區擁有完善的經濟體系、政策及配套發展,是不少人的創業首選之地。剛畢業的青年人並不例外,盼到這個「初創溫室」大展拳腳,創一番事業。但營商從不是易事,面對磋商技巧、文化差異,甚至資源和人脈上的問題,如何應對?滙豐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推出「人才培訓計劃」支援「滙豐粵港澳大灣區(香港)獎學金」得獎者,透過多元化培訓協助青年人提升個人能力,更連繫一眾具豐富經驗的業界精英親身分享自身經歷,讓一群有創業夢的職場「新鮮人」能好好學習成功的營商之道。
受疫情影響暫緩創業路 投身大灣區工作儲經驗
獎學金得主之一、香港公開大學環球商業及市場學畢業生陳雨薇,畢業後便投身大灣區國企銀行工作,負責企業金融相關業務,如撰寫信貸報告、處理債券等。但其實雨薇原定於畢業後在大灣區創業,無奈受疫情影響,全球經濟及營商環境轉差,不少大灣區的工廠更停止運作,她便決定先於銀行工作,邊適應環境,邊儲經驗、儲人脈,為未來創業做足準備。
在香港土生土長,首次到大灣區工作,雨薇發現大灣區的經濟發展、社會資源配套十分充足,更是便利創業者的生產基地,「廣東沿岸有許多工廠,勞動及生產成本較低,而且內地盛行的電子支付模式十分便捷,龐大的數據庫可支援不同形式的電子支付,令人們的支付意願變高,隨之推動產品銷量。」除此之外,政策支援亦是一大吸引之處,「到大灣區工作的青年可享有『人才安居』支援,由政府提供房屋配套,人才屋的租金一般比市價便宜三成左右。」
前人經驗幫助生涯規劃 定期活動推動個人成長
雨薇認為「滙豐粵港澳大灣區(香港)獎學金 - 人才培訓計劃」的學長計劃、交流活動能拓展人脈網絡,另外更設講座、培訓工作坊等活動,邀得青年創業家和業界精英分享真知灼見,令青年人既能借鏡前人經歷學習營商之道,更可藉以反思自身發展路向,對生涯規劃甚有幫助。除此之外,她更指可在年青創業家身上取經,了解創業過程和注意事項,也能學習營商思維和技巧,一步步實踐自己的創業夢;熱衷環境保育的她,打算研發可改變水流速度,有效節約用水的水龍頭,鼓勵大眾關注珍惜資源,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。
一連串活動中,讓雨薇最深刻的是涵蓋多元化主題的講座分享。「青協提供的講座非常有用,如分析大灣區政策的利弊、職場文化和禮儀等,每個主題都好詳細地講解。」雨薇續指,創業做生意要與許多商業伙伴合作,先了解國內的職場和商業合作模式,可避免文化衝突惹來的誤會。而講座中的政策分析,亦有助她物色資源發展業務,「如政府推出支援綠色科技發展的政策,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津貼補助,這些都是我在大灣區創業須了解的。」獎學金計劃每月都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,學生可按個人需求報名參與,雨薇認為這種持續推進的活動模式,能成為鼓勵她不斷奮鬥的推動力,「有活動、有人在旁一步步跟進你的情況,行動力也變得更高,感覺像有人督促著自己進步。」
雨薇認為大灣區不但有許多就業機遇,周邊的配套設施亦齊全,更有房屋支援政策,便利香港青年融入和適應。
獲業界前輩發蒙解惑 解說政策兼提供資源
除了增加政策認知、了解文化差異外,做生意最重要有人脈。透過獎學金計劃,雨薇認識到一位曾在大灣區創業的企業家,現時改為發展為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基地。二人更交換了聯絡方式並持續交流,「我曾向他請教許多政策上的問題,如到了大灣區發展發後,粵港兩地的稅務利率和豁免問題,或大灣區的住屋支援措施等。他也說如果將來我有需要,可為我提供創業場地。」除此之外,青協社工亦持續關心雨薇到大灣區工作後的適應情況,若有任何對事業的憂慮和迷惘,也可以找社工傾訴,「甚麼都可以問他,是一對一的支援。」
除了認識到經驗豐富的前輩,雨薇也在計劃中結識到志同道合的同齡朋友,互相支持,朝目標進發之餘,也會一同探討兩地文化差異,比對往大灣區及香港本地發展的優勢。
活用所學利於職場待人接物 計劃擴闊視野堅定創業信念
在大灣區工作了一段時間,雨薇認為這裡職場文化較溫和,同事亦對來自香港的青年十分友善,「他們怕我們不適應,間中會問有甚麼可幫忙,好關心我,我們之間的相處十分融洽。」惟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須多加留意,因國內階段觀念較重,也較注重制度文化。她指獎學金提供的講座之中,正正有涉獵國內職場文化和禮儀的部分,故她到大灣區工作前因為有了基本認知,做足心理準備,也更懂得察言觀色,在職場上待人接物也自如許多,「現時的工作正正讓我發揮所學,在學期間有學過財務、年報分析等,唯一不適應的地方是轉為中文撰寫,有些官方用字要學,也要適應以中文書寫的邏輯思維。但亦不難上手,反而提升了這方面的能力。」
縱使現在未專注朝創業路發展,但雨薇樂於邊試邊學,儲足經驗才向夢想進發。她感謝獎學金計劃,大大提升了她對大灣區不同方面的認知,「未參加獎學金計劃前,我未真正了解過大灣區的政策發展。參與之後,我多花了時間鑽研發展路向和大灣區整個環境,擴闊了視野。」她期望可在 3年內成功研發和生產節水水龍頭,先在深圳推出產品,盼獲政府大型機構、醫院和學校沿用,再推廣至更大市場。
許多青年或許對到大灣區發展有憧憬,奈何因認知和經驗不足而卻步。作為已投身大灣區發展的人,雨薇指政府和青年服務團體可多舉辦實地考察,帶香港青年到國內大型科技企業如騰訊、阿里巴巴等參觀,加強認識。另可聯同企業為青年提供實習機會,讓青年踏入大灣區親身了解,發掘感興趣的發展方向。